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诊疗范围

高血压

  高血压病是现代医学的病名,古代中医无相应的疾病名称记载,因头痛、头晕、目眩、耳鸣多为其主要临床症候,因此大多数医家将其中医病名归属于眩晕、头痛的范畴。

  其记载最早见于《黄帝内经》,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中云“肝病头目眩,胁支满”、《灵枢·五邪》曰“邪在心,则病心痛喜悲,时眩仆”等,其所述的“目眩”“眩仆”等就类似于现今的高血压病。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又有所扩展,如“冒眩”“目瞑”“眩晕”等病名。

  中医对高血压的理解认为,高血压主要是由于内脏阴阳失调、气血津液运行不畅,以及肝、脾、肾三脏虚衰等多重原因所导致。外在表现通常为头痛、眩晕、肝风等症状。

  具体来说,高血压的中医辨证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:

  肝阳上亢型:这类高血压患者常常会有头痛、头晕、头滞等症状,每次劳累或恼怒时症状会加重,伴有口干口苦、面目红润、心烦失眠、舌红苔黄、脉弦数有力等症状。治疗这类患者通常使用平肝潜阳、清肝泻火的方药,如天麻钩藤饮、镇肝熄风汤等。

  肝肾阴虚型:这类患者经常会有头痛、头晕、耳鸣、目花、心慌、易惊、失眠、梦多、腰腿酸软、舌红少苔、脉弦细数等症状。治疗这类患者通常使用阴潜阳、滋养肝肾的方药,如枸杞地黄丸等。

  阴阳两虚型:这些患者会出现头晕眼花、耳鸣耳聋、心悸气促、面部或下肢浮肿、夜尿多等症状。治疗这类患者通常使用滋阴补阳的方药,如寄生肾气丸加味等。

  在中医治疗中,除了中药治疗外,还有针灸、推拿、刮痧等物理疗法,以及饮食疗法等方法。其中,食疗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,多采用具有平肝熄风、滋阴潜阳、补虚益肾等作用的食物,如枸杞、菊花、黑芝麻、芹菜等。同时,中医还会建议患者控制饮食中的盐分和脂肪摄入量,以减轻身体负担。

  总的来说,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是多样化的,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。同时,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,如合理饮食、适量运动、保持情绪稳定等,也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措施。

上一篇:男科疾病
下一篇:眼球突出

*贯彻卫计委医改政策 开通网络挂号服务

联系方式:
就诊科室:
病情描述:
验 证  码: